
在5月20日這個有愛的日子,棲霞區開展了中小學生“強國有我,筑夢未來”主題演講活動,各位選手齊聚伯樂中學一樓報告廳。中學組演講比賽中,圍繞著“夢想與擔當”這一主題,各位小選手緊扣主題,積極準備、精彩呈現。

經過充分的準備、精心的打磨,帶著自信與熱情,我校小選手初一13班方博雅同學在劉雅娟老師的指導下以激情昂揚、富有真情實感的演講打動了臺下的觀眾,取得了此次主題演講比賽棲霞區一等獎的好成績。方博雅同學的演講從“夢想”談到了“擔當”,尤其是中學生心中對“擔當”的理解,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新一代中學生的風采,“強國有我,筑夢未來”是本次活動的主題,也是孩子們發自內心的吶喊,在每一個追夢的中學生心中回響!
《夢想與擔當》 初一(13)班?方博雅
人們常常會問,“你的夢想是什么?” 對于這個問題,我聽到了無數的答案。諸葛亮說,夢想就是“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;不效,則治臣之罪,以告先帝之靈。”范仲淹說,夢想就是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。”林則徐說,夢想就是“茍利國家生死以,豈因禍福避趨之。” 他們的夢想,無不訴說著對人民命運的深切關注,對家國天下的深沉擔憂,對個人與世界的深度思考。他們的夢想就像閃閃發光的明星,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。那是他們的責任和擔當。 夢想讓世界更加繽紛,擔當讓夢想更加堅實和飽滿。 自然災害時,袁隆平立志“讓所有人遠離饑餓”。雜交水稻,最終成為解決全球糧食短缺問題的“中國方案”,這是他的擔當;新冠肆虐時,80多歲的鐘南山院士總是沖在第一線,哪里有疫情就往哪里去,這是他的擔當;航班遇險時,機長劉傳健面對擋風玻璃破裂、駕駛艙失控的巨大壓力,手動迫降,救下整個航班的人員,這是他的擔當。 有人會說,所謂擔當,都是偉人的事兒,我們只是普通人,談不上什么擔當? 其實,擔當?并不高深,也不遙遠。它并不只存在偉大的夢想中。 你看那些社區的志愿者們,在小區封閉時,為大家消毒、分發物資,希望大家可以安全地生活,難道這不是擔當嗎?你看那個在自家后院拔菜的爺爺,把自己種的蔬菜分給鄰居,希望大家在封閉時期也能吃到新鮮蔬菜,難道這不是擔當嗎?你看每一個戴著口罩,間隔兩米有序排隊,做核酸的人。希望早日清零,守護家園,難道這不是擔當嗎? 在平凡的生活中,做好每件小事,就是有擔當!小小的舉動都能變成大大的夢想,匯聚成你想象的詩和遠方。 好了,輪到我來回答這個命題了。 作為學生,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,為民族復興而學習是我的夢想。那么,認真聽課是我的擔當,知錯就改也是我的擔當;強健體魄是我的擔當,奉獻社會也是我的擔當。每一次擔當都會向夢想邁進。這不僅是我的,更是許多同學的夢想與擔當。 在慶祝“共產主義青年團”成立100周年大會上,習近平爺爺說: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,行動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礪。有責任,有擔當,青春才會閃光。 同學們,為實現偉大的理想,肩負起時代的責任,奮力奔跑吧!


|